【中篇小说】贞观启示 (五)

分类:中篇小说 | 标签: 中篇小说  
2013-12-03 08:39 阅读(?)评论(0)


贞观启示
 
(五)


这年冬天,群臣陪太宗饮宴。席间,太宗对王珪说:“你见解精通,又很健谈,玄龄以下,你详细的加以点评,而且衡量一下你与他们相比怎么样。”

王珪略一思索,从容答道:“勤勤恳恳地侍奉国家,尽心竭力而无所保留,我不如房玄龄。文武兼备,能出将入相,我不如李靖。议事详尽周到,下情上达,上情下达都很得体,我不如温彦博。处理繁杂事物和突发事件,事无巨细都管理得井井有条,我不如戴胄。惟恐君主不如尧舜,专以苦口强谏为己任,我不如魏征。” 说到此处,众人点头颌首,太宗更是微笑嘉许。随后,他转锋一转自评道,“至于说到摒除坏人,表彰好人,喜善向善,嫉恶如仇,我同他们相比,倒是略有长处。”

听完王珪的一番议论,太宗皇帝龙颜大悦,高兴地举觞站起,频频向众位群僚劝酒。不但太宗赞成他分析的中肯,连被评价的几人也钦佩他的高论。

饥饿之人不苛择食物,口渴之人不苛择饮水。久经动乱和战争之苦的天下百姓,他们迫切希望能有个温饱安稳的生活。是贞观盛世的到来,老百姓不但得到了安稳温饱的现实生活,更有一个春和景明祥态富裕的生存环境,试想,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拥戴这个政权呢?

这一年,突厥灭亡夷狄归服,中原安定海内承平。太宗十分欢欣地对众位大臣们说:“当时,众多大臣都劝我独立运用威权,不能把重权委任部下,更当耀武扬威,征讨四方夷狄。当时,只有魏征劝我偃武修文,他说:‘中原安定,四方自然钦服。’我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后,才会有今天的局面,这都是魏征的功劳啊!”

魏征再拜辞谢,说:“拨乱反正,突厥灭亡,海内承平,都是陛下威德所致,我能有什么力量呢?”

太宗又说:“我能够重用你,而且你能十分称职,那么功劳怎么能是我一个人的呢?啊——?”太宗皇帝爽朗地大笑起来,魏征和众位大臣也跟着笑了……

到了贞观五年的九月,太宗皇帝又打算修缮洛阳宫,民部尚书戴胄上表谏曰:“动乱刚结束不久,百姓贫苦,国库空虚,如果不停地营造,公私耗费,恐怕难以承受。”

太宗称赞说:“戴胄和我并不亲近,他只是以忠诚正直来体察国家,他能做到知无不言,理当厚加官爵予以表彰。”

这年冬天的一个上午,太宗皇帝和几位亲近大臣在九成宫暖阁议事,他对这些臣子说:“我认为,死刑的判决至关重大,从不能草菅人命上考虑,所以才下了三次复议的诏令,这正是为了深思熟虑,以减少误差的缘故。可有的部门却还在敷衍搪塞,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了三次复议。再者,各部门断案判刑,只依据法令条文定罪,即使情有可恕,也不敢违反法律,这里面怎么能一点怨情也没有呢?”

后来,太宗再次颁布制令:凡判死刑的犯人,两天之内要进行五次复议,下达各州后,还要三次复议。在行刑的当天,殿中监属下的尚食局不得进酒食,内教坊及太常寺不得奏乐。如有依法应当处死而情形可以怜悯的犯人,上报案卷到内廷。

此道指令的颁布,由此而免于死罪的犯人被赦免了很多。尽管是经过五次复议的犯人,在处决前一两天到处决的当天,还要再做三次复议。

太宗推心置腹对他的执政大臣们说:“我常常有一种担心,只是由于个人的喜怒而妄加赏罚,所以才希望你们极力进谏。你们也应当接受别人的劝谏,不可按自己的好恶而讨厌别人违背己意。如果自己不能接受他人的劝谏,你又怎么能去劝谏别人呢?”

他还对亲近大臣说过这样入礼入微的话,“治理国家就如同治病,病虽治好了,更应该注意调养,倘若立即放纵自己,病还会复发,那就不可救治了。……虽然中原幸得安宁,然而我一天比一天谨慎行事,惟恐自己不能持久,所以,我才恳切地想听你们的谏诤。”

魏征附道:“国家内外安定,我不把它看成喜事,而陛下能够居安思危,这才是天下百姓的幸事啊!”

2002815初稿

2013928改毕


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