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 儿
第四十一章 月是故乡明 从秀儿出嫁的那天起,一直到过了春节的十来天时间,宝山几乎就没怎么走出过家门儿,这十天的绝大部分时间,他都是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屋子里冥思苦想来着,除此,陪他做伴的就是那套从学院图书馆借来的《红楼梦》。 正月初二,回娘家来的二姐邓宝霞知道了这事儿,先是埋怨了一通秀儿的绝情之外,再就是说些劝慰弟弟开心的话。 宝霞对弟弟说:“兄弟,凡事都要往开了想,天底下的好姑娘不止秀儿一个,再说,凭你的身材相貌和文化程度,什么样的好姑娘找不到?姐明儿回去就给你张罗这事,保准儿给你找个比秀儿还要漂亮的姑娘。” 宝山回答二姐说:“我的事我会处理,大学毕业之前,我不考虑这事,等今后我工作了再说吧。” 在农村,待吃了破五的饺子,也就等于把这个年过完了,所有的生活秩序与生活水准便又回到了原样。这时,离寒假开学还有几天的时间,宝山已经在家里呆不下去了,借着送二姐回县城的缘由返回了学院的宿舍。 十几天前,那小小的柳湾村还是邓宝山魂牵梦绕的圣地,因为,这里有养育了他的爹娘,还有让他日思夜想的心上人柳春秀。如今,牵着他的两根线丝突然断掉了一根,心爱的秀儿走了,早已成了他人的新娘,于是,宝山的心里便有一种被掏空了的感觉,原来的幸福之地,此时却变成了他的伤心之所。这十天下来,身边没有了秀儿的召唤,去往村广播室的那条路断了,如果用度日如年来形容宝山这些天的心境,也许一点也不为过。这些天,秀儿的那封信就压在宝山的枕下,他时不时地摸出来读上一遍,就这样,这两张信纸不知被他看了多少遍,可每读一次,宝山的心里便难过一次,心上的怨怼就少了些,也就明白了秀儿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,于是,思念之情便越发的重了。 初四那天的夜晚,宝山默默地走上了运河的大堤,满怀惆怅地来到那株给了他许多甜蜜和美好回忆的大柳树下,背倚粗大的树身,眼望积雪还未消融的冰面,一阵寒风袭来,他的身上和胸膛里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寒意。事情突然走到了这一步,是他所意料不及的,他没有办法把秀儿再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。宝山的心里一直在深深地责怪着自己:我为什么不把两人的关系早一点确定下来?我为什么放了寒假之后不早一点赶回家来?我为什么就没有早一点察觉秀儿的心态变化?我为什么……此时此刻,宝山除了自我的心里谴责外,他还能做些什么呢? 其实,在秀儿的上一封回信里,她的话里已经显露出来一些蛛丝马迹。可是,由于自己在师资力量薄弱的山区中学实习,不但要教着两个初三毕业班的语文课,同时还兼着一个将近有六十名学生的见习班主任。再有,这届初三学生面临着十年动乱后第一次统招统考,借中考这座独木桥作为跳板,走出生活艰苦的农村,是这些农民子弟唯一的出路。由于毕业、升学的压力都挺大,宝山除了每天繁重的教学任务外,几乎每晚都有学生来找他辅导功课,余下的一点时间,也大都放在批改作业、修改学生的一篇篇作文上面。 宝山很自信,更相信他和秀儿的感情基础,所以就把所有的期冀都放在了大学毕业之后。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,秀儿会在临近自己即将毕业的时刻突然转身,他更没有想到,自己心心火火地赶回来和秀儿相会,可看到的却是她成为了别人的新娘,这份始料未及的打击,又如何让宝山能心如止水坦然以对呢?只有离开,才是舔舐和修补心灵创伤的最好选择。 在村口长途车站等车的时候,宝山意外地和去村里小卖部买东西的柳春明相遇了。 春明默默地走到宝山的跟前,低垂着头,小声的说了句:“宝山哥,你这是要回城里吗?假期不是还没结束吗?” 宝山说:“春明,我不想在家呆了。” 春明说:“宝山哥,我知道,是我姐对不住你。” 宝山看看一脸沮丧且又显得难为情的春明说:“我明白了,你姐是为了我才这么选择的,我不怪她。” 春明说:“我姐这人哪儿都好,可就是太任性固执,她怎么可以拿自己一生的幸福做赌注哪。” 宝山说:“春明,你也知道,我和你姐处了这么多年,可她还是不了解我,我从来就没想过,我们俩之间还会有什么地位上的差距吗?” 春明说:“宝山哥,这不是你的责任,都怪我姐想得太多,我爸妈和我都劝过她,可她就是听不进去,非要一条道走到黑不可。” 宝山无奈地苦笑了一下,对春明说:“也许这就是命吧,可能是命里注定我邓宝山和柳春秀就没这个缘分。” 春明说:“宝山哥,事情到了这一步,你也别多想了,有合适的你再找一个吧,我姐和我说,她希望你能找一个与你地位相当能给你幸福的人做伴侣。” 宝山看看远处已经驶过来的长途客车,说:“春明,我知道你姐不愿见我,你给我给她带句话,就说我祝她幸福。我的事请,等以后工作了再慢慢考虑吧,我是要回到咱乡下中学来教书的。再有,春明,你要是有了自己喜欢的意中人,一定不要左右摇摆,一旦失去,就再难找回来了。” 这次回家,宝山是满怀久别的期待而回,却是带着痛苦和遗憾离开的,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,自己那纯真而又热烈的的初恋,竟然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画上了句号。 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,宝山除了把自己身兼的社会工作处理好外,他每天的任务不是在教室里埋下头来读书,要么就是把自己沉浸在学院的图书馆里。应该说,临近毕业前的这最后一个学期课程不是很紧张,可但他却很少像其他同学那样出去游玩闲逛,或是到处跑关系疏通一下自己的分配去向。宝山的心里很简单,从哪里来,还回到哪里去,天经地义,无非分之想。 整整一个学期,宝山只在五一节那天回了柳湾村一趟,可在家没呆几个钟头,他便急急忙忙的又赶回来了。 自打秀儿出嫁走了之后,宝山的心情一直也没有好起来,回到大学课堂后,尽管他努力想让自己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去多想,可这事总是不由自主地找到他,于是心里便有一种难以摆脱的烦恼,因此,从他的精神状态还是比从前萎靡了许多。在班里三十八名同学中,最先发现宝山这一变化的,就是始终都在心里追求着他的孟淑华。 离毕业分配还有一段时间,孟淑华曾找过宝山和他深谈了一次。 孟淑华问:“邓宝山,我咋看你和从前有点不一样了?” 宝山说:“我哪里和从前不一样了?” 孟淑华说:“你的眼神变了,回家的次数也少了。” 宝山说:“眼神变了我看不到,回家次数少了倒是真的,我不是想利用最后这点时间多补补嘛。” 孟淑华说:“你说的不是真心话,你当我看不出来?” 宝山问:“你看出什么了?” 孟淑华说:“你回来这么长时间了,我怎么没见到你有信寄来呀?” 宝山说:“该说的都说完了。” 孟淑华说:“你看,让我猜对了,还是有事吧?” 宝山说:“人各有志,不能强求。” 孟淑华问:“不是你先甩的人家吧?” 宝山说:“咱们也是四年的同窗了,你看我邓宝山是那样的人吗?” 孟淑华问:“如果不是你的缘故,可这没有道理呀?” 宝山苦笑道:“天下的事就是这么的复杂,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做不到。” 孟淑华又问:“她是怎跟你解释的?” 宝山说:“连面都没见,她在春节前嫁人了。” 孟淑华听了宝山这句话,心里猛地一动,早已被她埋藏在心中的那一堆余烬重新又闪出火花。她说:“她也许有她的苦衷,既然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,你也不要再去多想了。” 宝山看看面前的孟淑华,嘴里吟道:“‘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,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’” 这几年的苦读,孟淑华的学识也着实长进了不少,她随口接到:“‘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’” 宝山一笑:“今天的孟淑华,非彼日的那个孟淑华也。” 孟淑华的俏脸儿一红,说:“我能坚持到今天,没有你的帮助我都不敢想象,我该怎么感谢你呢?” 宝山宽怀地一笑,说:“百年修得同船渡,咱们同学一场,这是前世修来的缘分,不必挂怀。” 孟淑华羞赧着问:“难道咱们只能保持同学这种关系吗?” 宝山想了想说:“毕业后,你注定要留在城里,可我一定要回到家乡中学去教书,不太现实。” 孟淑华说:“我们可以托人、可以想办法把你留在城里呀?” 宝山说:“我没想过要留在城里,我的母校师资力量薄弱,那里才是我最好的归宿。” 孟淑华低着头说:“那,那我宁愿跟着你回到乡下去教书。” 宝山笑笑,说:“这不是我们想怎么做就能做到的事情,上面把人事关系卡得紧着呢。” 孟淑华语气坚定地说:“即便如此,就是两地分居我也不在乎。” 宝山摇摇头说:“你不在乎,可我在乎呀?” 孟淑华问:“你在乎什么?” 宝山说:“我怕将来再在我们彼此的心上留下一道伤口。” 孟淑华说:“古人言,‘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’” 宝山说:“理想和现实有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,世界在变,人也会变的。淑华,你自身的条件还是蛮好的,毕业后,工作踏实下来了,找个在城里工作的朋友安个家,我祝你幸福!” 孟淑华还想说什么,但宝山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,一个姑娘家也就不好意思在纠缠人家了。 在即将公布分配方案的时候,辅导员李老师找宝山谈话,征求他的意见说:“宝山,你对自己的去向有什么考虑?” 宝山回答的挺干脆:“从哪里来,还回到哪里去。” 李老师:“十年动乱过去了,教育的春天已经早来,为今后发展考虑,学院打算从你们这届毕业生中,挑选几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留在学院工作。听到这个消息后,咱们班我最先想到了你邓宝山。在这届中文系的所有学生中,无论你的政治条件,还是你的专业基础,都算得上是屈指可数的。刚才,我也和咱们系的王主任商量了,他也同意把你推荐给学院。宝山,我现在想听听你有什么想法?” 听完李老师的这一番话,宝山先是沉思了一会儿,随后说:“谢谢李老师,您也代我谢谢王主任。在别人看来,能留在咱们学院工作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,与之相比,可我还是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工作,那里有我熟悉的环境和老师们,而且那里的孩子们也许更要我,所以,我的第一选择还是去做一名家乡的中学教师。” 李老师用欣赏的目光定定地端详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学生,又说:“我知道,不要说农村学校,就是城里中学,经过这十年动乱,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缺乏像你这样的专业教师,农村中学就更不用说了。作为你的老师,我尊重你的志向和选择。但是,能留在大学工作的机会实在是难得呀,这对你个人今后的发展大有益处,如果有可能的话,我还是希望你慎重的考虑一下,过两天,你再把你的最后选择告诉我。” 听了李老师的这番表述,宝山的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,于是,他先是从椅子上站起来,给面前的李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,随后说道:“李老师,谢谢您这几年对我的培养和帮助,师恩似海,我只能用今后的工作来回报您了。李老师,这事就不用考虑了,我早已经决定了,回到家乡去,以我的学识来报答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,为我家乡的孩子们尽我的一点儿绵薄之力吧。” 听了宝山的决定,李老师非但没有露出任何沮丧的神情来,而是以欣赏的目光定定地望向了自己的学生:能留在大学里工作,这可是其他毕业生们梦寐以求的大好事啊,可是,这个来自乡下的青年人却不为之心动,这样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呀!李老师感慨地夸赞宝山说:“莲之高洁,在与它‘出淤泥而不染的,濯清涟而不妖’,品质高贵啊宝山,老师支持你!老师相信,你会在你的工作岗位上大有作为的!” 大学毕业,邓宝山和同届的八名同学,他们的人事关系一同被学院发到了县教育局人事科。 在邓宝山毕业鉴定一栏里,无论是辅导员李老师为他写下的评语,还是系里为他撰写的鉴定,都可用精彩二字来形容。 也许是这个鉴定过于精彩的缘故,县教育局人事科的许科长,还特意通知邓宝山来教育局谈一下分配工作的事情。 许科长开门见山,问宝山:“小伙子,你的毕业分配有什么打算哪?” 宝山更直接:“当初,文教组姬组长跟我说,推荐我上大学,是为充实草场中学的师资做准备的,我的选择是草场中学。” 许科长又说:“我和局长商量了你的分配去向,打算把你留在教育局团委工作,你有什么想法?” 宝山说:“感谢领导对我的肯定和信任,但我觉着,草场中学更需要我,我还是回到我的母校去教书吧。” 许科长问:“邓宝山,你好好考虑考虑,能留在县直工作,这可是打破脑袋都难办到的事情啊?” 宝山说:“许科长,谢谢领导对我的信任。您可能不知道,师范学院原本想把我留校工作来着,可我觉着家乡的学校更适合我呢,所以,这次团委的人选您再考虑别人吧,我就想回草场中学教书。”
许科长在县教育局干了几年的人事科长了,可说是阅人无数,什么样的人都见过。不说别的,每年,跑教育局找他调动工作想来城里的人,简直就如过江之鲫,求爷告奶奶的好话不知听了多少,图穷匕见张嘴骂人寻死觅活的人也不少见,可就是没有见过像邓宝山这样的一门心思地要往乡下跑的年轻人,看来,大学老师给他做出的鉴定却是此言不虚呀。 2004年9月初稿 2013年8月二稿 2014年5月三稿
|
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