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随笔(203)奉若神明

分类:读书随笔 | 标签: 读书随笔  
2014-12-24 08:21 阅读(?)评论(0)

 

读书随笔(203)

《奉若神明》

 

东汉时,一些中小地主出身的士人,他们的做官之路多是通过公府的招聘和郡国的举荐。这些人往往以不就官府征召来抬高自己的身份。每拒绝一次,他们的声望和社会地位便提高一点。皇帝们为网罗人才,也往往给这些人以很高的待遇。其实这些士人中,不少都是徒有虚名儿无真才实学假名士。

汉顺帝时,鲁阳有一个叫樊英的人,精通《五经》和数术之学,隐居于壶山。因为樊英的名声在外,所以拜他为师得得人很多,官府和名士也都举荐他。但州郡礼聘,公卿举荐,他都不接受。后来,汉顺帝以礼征召他,才不得不来到京都咸阳,但仍称病不起。顺帝见此,为他专设了坛席,像待神仙一样对他,樊英这才不敢再加推辞。后来,樊英被顺帝任命为光禄大夫,可他上任后,非但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不说,其才能也是稀松平常毫无过人之处。

沽名钓誉,欺世盗名,瞒天过海,这样的人那个时代都有,而且行为更为诡秘,手段更为狡诈,不倍加小心,受其蒙蔽在所难免。

手巧不如嘴巧,埋头苦干的不如善于表现的,老实人吃亏,善良者受骗,什么时候都是如此,哪朝哪代都一个样。

想那和珅,不过是乾隆爷身边一个跟班儿抬轿子的,他的学问有多大?才干有多突出?若他再分有点理政治国的真本领,怎么也不至于谋个抬轿子的苦差事不是?可是,这个和珅能最后能够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高位,也自有他的一套过人的“本领”:和珅生就一副白净面皮俊俏摸样,其长相恰似乾隆年少时曾调戏过的一个婢女,因被其母察觉,便将那个婢女活活打死了。乾隆爷心有愧疚,认定和珅是那婢女投胎转世,于是便有了投桃报李的念想;再就是和珅这人天生的机敏聪慧,善于察言观色,巧于逢迎拍马,关键时刻还能露一鼻子。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左右逢源,乾隆爷觉着甚是欢心顺气。于是,即便乾隆爷后来知道了这个和珅是个天大的贪官,可还是舍不得动他,可见和珅在乾隆爷心中的地位和分量。大奸似忠,在中国的这本历史教科书中并不少见,凡事若是做到了极致,人们便难以分出真假,上当受骗就在所难免。

无论何时,身披袈裟的人,未必就是真和尚;口念阿弥陀佛的人,肚子里装的不定是什么货色。在利益面前,那些总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边上的人,心里装下的只有自己个人的私利。既是伪装,也只能欺骗于一时,难于逍遥一世,是疖子就要出脓,欠债总是要还的。天道昭彰,报应不爽。

2013624日随笔
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